中國網4月21日訊 據德國媒體4月19日報道,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,子女不得強迫懷疑是其親生父親的人進行親子鑒定。 66歲的Inge Lohmann希望,法律能強制她所懷疑是自己生父的人進行親子鑒定,但最終訴訟失敗。根據德國基本法的法律解釋,只有一個家庭內部法律上承認的父親,才有義務在必要情況下進行親子鑒定。而Inge Lohmann懷疑是親生父親的人并不屬于她的家庭內部。 法官認為,這種嚴格限制是符合基本法精神的。依照常理,如果子女深受出身家世的折磨,要求進行親子鑒定,完全是心安理得的要求。但親子鑒定與一般的出身澄清最大的區別在于,親子鑒定具有法律后果,比如說撫養權和贍養權。 對于Inge Lohmann而言,出身澄清已經不可能了。1955年,Inge Lohmann的母親就嘗試確定她的親生父親,并幾乎運用了當時可能的一切手段,例如血型檢驗等,最終也沒有結果。 正如Inge Lohmann幾十年后所知,她懷疑是親生父親的人1950年在當地民政局證實了Inge Lohmann的出生,但他無論是當時還是之后遇到Inge Lohmann和她母親時,都不承認自己是Inge Lohmann的親生父親。他早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。 自從2009年,Inge Lohmann就要求澄清身世,與懷疑是生父的人進行親子鑒定,但她不要求對方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。也就是說,這份親子鑒定的結果不會涉及到撫養、贍養和遺產的問題。對方依然堅定拒絕了這一要求。Inge Lohmann在地方法院和州法院都以敗訴收尾。 對于Inge Lohmann而言,聯邦最高法院的訴訟是她能夠釋懷的最后一次機會。Paul Kreierhoff作為她的律師稱,這份判決結果令他的委托人失望至極。 聯邦最高法院解釋,1598a BGB條款規定,承認是孩子父親并得到法律認可的人,有義務為澄清子女出身進行親子鑒定。條款中并未提及被懷疑是親生父親的一方,因此這一方沒有進行親子鑒定的義務。 “兩難抉擇” 聯邦最高法院公布判決結果時稱,一方澄清身世的權利,會損害另一方的基本權利。這讓人陷入兩難境地。法院強調了法律內部的回旋空間:判決結果已經確定,但是否可能將基本法設計得更加人性化?聯邦司法部正在考慮對基本法中的出身法進行改革,預計2017年年中會有結果。 更多詳情:司法親子鑒定 |